您当前的位置:张家口桥西区长安网 >> 见义勇为

刘艳辉:军人风采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

2016-07-12 10:07:59
【字号: | | 【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
  光明网07-08 17:59

  这是一位英姿勃勃、意气风发的铁骨军人,把部队精神延续到了特教领域,继续燃烧着激情,沸腾着热血。他以德高为师、身正为范的懿德懿行砥砺着每个残疾学生,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付出诠释了人生的真谛。从这个层面讲,他并未离开部队,军旅生涯仍在铺展,军人精神继续灼灼生辉。

  本报记者翟见英

  时间如白马过隙,刘艳辉扎根在特殊教育已经五年了。五载风雨里,军人出身的刘艳辉像热爱部队一样忠诚于特教事业,像疼爱自己孩子一样情系残疾学生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,一批又一批的残疾孩子健康成长,稳步迈入社会,成功做到了自食其力、回归主流,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。诚如刘艳辉所言,爱是一种本能,可以创造奇迹,残疾孩子同样是祖国的花朵,明天的希望,特殊教育也能擎起一片蓝天,高升一轮红日。刘艳辉以掷地有声的行动践行了这些话。

  1

  2011年9月,36岁的刘艳辉从部队转业到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,担任生活管理处组长。当这个军人铁汉第一次看到盲、聋哑、智障这些纯洁无邪却不幸残疾的孩子们时,不禁动容,暗暗下定决心,做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,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掌握生存能力,和正常人一样创造和享受美好的生活。从军人转行做特教生活教师,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。刘艳辉马上调整状态,适应新环境,努力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。他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虚心学习手语,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,挤出时间与家长深入交流。在较短的时间里,他的工作就做得得心应手,赢得了学生的亲近、家长的信任、同事的钦佩。

  刘艳辉的到来为市特教学校带来了蓬勃奋发的军人气息,他的军人作风濡染着校园。他努力探索特教管理新途径,根据特教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特点,精心制定了晨练、就餐、自习、住宿等多方面的制度,常常向学校建言献策,成功创建“活而不乱,严而不死”的良好校风。刘艳辉被誉为“特教管理的一颗明星”。他从未告诉过学生,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,但孩子们已从刘艳辉的处事风范上感觉到,他是一名玉树临风的凛凛军人,很多学生见到刘艳辉都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,表达内心的崇敬和仰慕。

  每天晨光熹微,刘艳辉喊着嘹亮清越的口号带领孩子们跑步,激情与豪迈感染着同学们,充溢着整个校园,大家昂首阔步精神抖擞。体育课上,刘艳辉教大家做操,训练队形。他根据盲生的特点,结合动作要领自编口诀,充分开发盲生的触觉系统。训练之余,刘艳辉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,师生的欢快笑声交融在了一起。

  晚自习上,刘艳辉认真辅导孩子们学习。一个简单的字母、生字,一句日常问候语,他往往要教上几十遍、上百遍。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清澈眼眸,家长寄予的殷殷信任和热切期盼,使刘艳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,投入耐心和责任心悉心教授学生。

  2

  刘艳辉不但重视智育,更重视德育。他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,倾听孩子们的心声,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丰富的心灵,都有自己的思想。刘艳辉要把这些孩子的心唤醒,点燃希望,让孩子们的人生熠熠生辉。刘艳辉经常教导学生,培养学生自强不息、与命运抗争的精神。他常对孩子们讲,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,阳光照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,要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,树立自尊、自强、自信的心态,做到身残志坚,残而不废,争做社会有用之人。在他的殷殷激励和引导下,一批又一批的残疾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,变得阳光乐观,奋发向上。

  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时时牵着刘艳辉的心。在他的提议下,学校于每月特定的日子为生日在本月的孩子们开展“生日来相聚,祝福到永远”的庆祝活动。在集体生日会上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,摇曳的烛光照亮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,也见证了刘艳辉的默默付出。孩子们唱歌、跳舞、吹笛子,纷纷施展着才艺,在刘艳辉看来那是最美的。这项提议成为学校制度,一直延续至今。刘艳辉还组织学生开展下棋、羽毛球、篮球、足球等比赛,举行趣味运动会,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。

  除了传道、授业,刘艳辉还负责照顾学生的日常起居,工作辛苦又繁重。这些残疾孩子来自四面八方,残疾状况各不相同,且年龄差距大,最小的只有六、七岁,最大的二十几岁。刘艳辉每天照料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的残疾学生,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。刘艳辉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,同吃同住,予以细心关爱和呵护。每天他和孩子们一起去食堂吃饭,他总是让孩子们先吃,自己在一旁照料,等学生们吃完后,他才匆匆吃几口。在住宿管理方面,刘艳辉研究制定了“口袋书”,分发给孩子们,培养他们良好的起居习惯,创设洁净温馨的生活环境。刘艳辉一次次耐心地教孩子们叠被子,汗水顺着脸颊流下,孩子们看着都很受感动,即便是盲孩子也能将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。刘老师用一双大手牵着小手教孩子们学习洗手、剪指甲、洗衣服、擦桌子等,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。晚间,刘艳辉操心惦记着孩子们,几乎无法休息,常常眼睛熬出血丝。有的孩子尿床,他亲手换床单。有的孩子感冒了,他忙着测量体温,时刻关注病情,叮嘱喝水吃药,对于小一点的孩子,他亲自喂药。一旦发现哪个孩子不舒服,便及时带着上医院,常常垫付医药费。刘艳辉把孩子们的平安健康当成最大的幸福,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亲般的体贴和仁爱。由于长期熬夜,他的身体状况一度下降,患上了神经衰弱。当年的战友巴音来学校看望他,临别时,竖起大拇指颇有感触地说道:“老刘,你能在这里一呆这么几年,吃了多少苦,真是不容易,佩服―――”

  3

  刘艳辉润物细无声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打动了孩子们,在孩子们看来,刘老师是可敬可爱的老师,是无话不谈的朋友,更是培育他们成人的亲人。很多孩子把对父母都不说的心里话,都向他敞开心扉细细讲述,孩子们还懂得了主动关心老师。一次,刘艳辉带病上班,身体的不适很快被同学们察觉,孩子们立即围拢着他嘘寒问暖,有的学生打着手语问老师哪里不舒服,有的为老师倒了一杯热水,有的盲孩子摸索着取来了一大堆备用药,问老师有没有对症的,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干脆扶起来刘艳辉,要送他上医院。刘艳辉心里涌起了汩汩暖流,鼻子一阵发酸,觉得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。

  在刘艳辉的精心培育下,孩子们都很有出息,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。孩子们在学校都习得一技之长,如美容、足疗、烹饪、按摩等,毕业后得以谋生。不少孩子经过努力学习,参加高考考入了大学。一个聋哑学生大学毕业后,回到了母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,把刘艳辉奉为典范。

  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毕了业的学生们都无法忘记往昔深厚的师生情谊。他们建立了微信群,把刘艳辉拉进了热闹欢乐的群里。在这里,大家天涯咫尺,聊人生,谈未来,分享着彼此的进步,询问着刘老师的近况和母校的变化,其乐融融,俨然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。刘艳辉时不时地会收到学生结婚的请柬,看到孩子们组建幸福家庭,他十分欣慰,由衷地高兴。每年假期,在外读大学的孩子们都会回来重游母校,看望刘艳辉。大家远远地看到刘老师,就会欢快地拥上去,合力将老师抬起来,尔后师生紧紧拥抱。热情感染着彼此,刘艳辉热泪潸然,抬眼看去,很多孩子也是两眼湿润。学生们向刘艳辉汇报近况,不时就学习、生活中的困惑向老师请教,刘艳辉一一给予建议,指点迷津。师生忆起往昔难忘岁月,含泪一起轻轻唱着:“风吹雨成花,时间追不上白马,你年少掌心的梦话,依然紧握着吗……我们说好不分离,要一直一直在一起……”

  4

  刘艳辉性情耿直正义,淡薄名利,每逢单位评选荣誉,他总是谦逊地让于同事。他乐于助人,该出手时就出手,时时保持着军人的风范。

  2012年,在长青路路口一辆卡车将一个中学生撞倒,肇事司机随即逃逸,刘艳辉恰巧看到,快速追赶。在刘艳辉义正言辞地劝说下,司机返回原处,将撞伤的学生送往医院。2013年5月12日,清水河清园桥桥头,刘艳辉带着5岁的孩子散步,将一名跳入清水河欲轻生的十六岁学生成功救上岸。当学生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后,刘艳辉带着受惊啼哭的女儿悄然离去,没有留下姓名。3天后,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找到了他,他一脸平和:“当时什么也没顾得想,先救人要紧。”后来刘艳辉还带着水果去医院看望被救的学生,耐心开导。刘艳辉的义举让孩子耳濡目染,以后每当他和孩子走到清河园桥头处,女儿就会仰着小脸,稚气地对刘艳辉说:“爸爸,当时你就是在这里把那个姐姐救上来的,对吗?”刘艳辉摸摸孩子的小脑袋,淡淡笑着。对于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,三等功二次,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刘艳辉来说,救人扶困义不容辞。刘艳辉是“爱之源”、“张垣之心”、“星星之火”等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,常常挤出时间参加公益活动。

  41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忆及过去的军旅生涯,谈着现在的特教生活,刘艳辉坦然笑道:“咱就是这么个磊落人,做什么都要做好!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刘艳辉很少有时间和妻子女儿在一起,妻儿也很理解他,一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,刘艳辉心里既愧疚又感激。他也很想陪老婆逛街,送孩子上学,享受天伦之乐,但工作挤占了绝大部分时间,能和妻子、女儿一块儿吃顿饭已是顶幸福的事情,谈起这些刘艳辉不禁眼圈泛红。采访临结束时,刘老师的手机响起,他掏出手机一看,一脸柔情,接通后轻声说道:“马上就好了,我一会儿就回去了。”原来是家中的妻儿在等他回去一起吃晚饭。这就是眼前的这位铮铮男儿,雷厉风行,拥有天塌下来只手擎的风采,又温情似水,彰显着男儿本色。

  (版权所有,转载必究)

  来源:张家口晚报

关键词:

分享到:
打印 收藏本页
责任编辑:魏春林

相关新闻

主管单位: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
备案序号:冀ICP备10001396号-1    技术支持:长城网